|
|
吕雪冰:我喜欢融斋的画
|
来源:
日期:
2015-03-13 9:47:58
阅读次数:
136
|
我喜欢融斋的画
我喜欢赏画。我喜欢欣赏的画必须具备三项要素。首先书法要好。不谙八法的人能把画画好,我从未得见。其次款识能信手属文,词翰斐然而且内容与画旨相扣。其三所用印章与题款画风相谐,大小、多少、朱白均一一得体。如此三项尚佳,然后再仔细品赏其画,否则弃之不足观也。
我以此衡量当下画家,每每汰之过半矣。但闽中融斋先生在我泛临览中蔪然脱颖而出,为我所击节叹赏。
融斋先生以上文所说三项之余力来创作绘画,自是不同凡响。他是中国美院毕业的科班出身,对掌控造型、色彩、光影、笔墨这些形而下的东西不在话下。如何在“道”的层面上拓展?如何在庸常的审美式样之外呈现出新异的面貌?这种面貌不是怪诞,不是浓丽,更不是一时兴致的汇聚组合。我们知道林凤眠以中西结合的画风饮誉环宇,潘天寿以花卉山水相结合的创作手段屹立于画坛,彪炳于史册,于志学以“冰雪山水”为描写对象,树立了自己的品牌。众多画坛名家都是以迥异尘表的面貌凸显而熠熠生辉。融斋先生不甘被湮灭在庸庸碌碌浩浩荡荡的美术大军中,他以独特的视角,瞄准了一个宏阔的目标,他要把花卉、山水、书法(此处的书法不是题款之属,而是画面有机构成部分。)三者统驭在同一画面,让观者有一个全新的视受感受。老实说,这是绘画中的险绝之地。很少有人涉略并能取得成绩。但融斋先生的各方面素养尤其是通晓美术史的胆识告诉他,艺术贵在不落恒蹊。正如一首僧偈所云:“他人行处我不行,他人住处我不住,不是为人难共聚,大都缁素要分明”。于是融斋先生不畏屡屡失败的痛苦,不介意世人的褒贬誉毁,不留意过去的成绩,一门心思地孜孜不倦地向着大家畏为禁途的极地跋涉。
不知多少岁月的艰辛付出,终于获得了驰骋的自由而卓然自立。2008年11月,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举办“墨象心迹八家邀请展”,融斋先生即以一批这种我姑且名之“三元素”画风的作品展示给首都观众并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。
这是纯粹地道的中国画。画面上弥漫着文人画的雅致与清新。我们的思绪在空渺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定格:花卉为前景,放置于厅堂,佐以桌椅几瓶,或奇石盆盎,或廊柱屏风,透过帘栊,可以观览峰峦叠嶂、云烟供养。大幅书法纵贯天地,气势恢宏而线条奇谲微茫,尤增通幅新奇神秘之感。花鸟山水书法这三题材原本各自固守一隅,互不关联。如今冲破藩篱而融为一体,以西方构成的手法汇聚不同时空的宏大景象,创造出新奇的别具一格的面貌。
融斋先生的画,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,是溽暑难逭中的一阵凉风,是远古的埙发出的雄浑低沉的音律,是草原上万马嘶鸣,是秋雨,是春花,是“纸作氍毹,笔为舞女,在那里跳着富有旋律转动照人的舞蹈。”融斋先生的画给我带来了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。
新异的审美感受促使我2013年秋于厦门造访了融斋先生。融斋是萧峻先生的别号。厦门职业书画篆刻家。其父吴孝桢先生是五六十年代有名的新闻工作者,是中国作协会员和有一定影响力科普作协会员。身后有大著《半世纪岁月留痕》和《文苑报坛琐记》传世。
家学渊源,自幼敬受庭训,苦读诗书,对文人寄情翰墨丹青的雅事情有独钟。1996年毕业于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,结业于中国书协书研班。现为中国书协会员、中国诗词学会会员。
吕雪冰
2014年5月17日
X
|
|
|